“转角·遇见”之文采书屋—“秦淮河畔的诗词”
2019/11/12
如需预订
打开携程
扫码预定
随着南京市秦淮区母亲学堂项目正式启动
芳茉莉·阅行秦淮系列

第二场活动如期而至


近日,秦淮区“转角·遇见”之文采书屋举办了“秦淮河畔的诗词”女性素质能力提升系列讲座第二讲。本系列讲座以女性素质能力提升为目的,以共读共赏南京秦淮河畔诗词为主题,邀请到了《金陵诗词》作者张四端老师,带领众多热爱阅读、喜欢读书的妈妈们重新拿起诗书本,在秦淮河畔的诗词中深情徜徉。




“芳茉莉·阅行秦淮——母亲学堂推广”项目以全国妇联“书香飘万家”阅读活动为核心抓手,女性为项目服务对象,引导以妈妈为主体的女性参与阅读项目,发挥女性力量带动本区阅读工作开展,用妈妈的力量引领孩子、家庭开始阅读,为秦淮区女性文化建设引领工作增加新形式,增添新内涵。


本次活动由南京市秦淮区妇女联合会、南京市慈润未成年人保护与服务中心主办,秦淮区“转角·遇见”之文采书屋协办。



乌衣巷

刘禹锡(唐)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座一开始,张四端老师带领大家品读了《乌衣巷》这首诗,用平和的语调营造着屋内温馨的阅读氛围,同时,还讲解了乌衣巷的历史典故和背后的传说故事,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在张老师平和缓慢的语调中,秦淮河仿佛流进了书屋,大家耳畔能听见水声、桨声和朗朗读书声混合着……



虞美人


李煜(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随后,张老师又用优美动人的语言与大家讲述李煜《虞美人》中动人的诗篇: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张老师动情的讲述赢得了现场女性观众的认可!



桃叶渡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一个古渡,位于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桃叶渡是南京古名胜之一,位列于金陵四十八景内。在原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王献之《桃叶渡》留下四首: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

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趁着大家的热情,张老师又借王献之《桃花渡》一诗为大家讲述诗歌背后,桃花扇关于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现场观众深深沉醉于诗歌故事当中,感受着诗歌背后的美好,更为他们的经历扼腕叹息。有的观众当场感叹:“没想到这桃花扇背后还有这样真情的故事!”



讲座中,张老师还与大家讨论了江南贡院和夫子庙的历史,动情处又说到南宋时开始出现的夫子庙灯会。张老师顺口捻来一首 《夫子庙观灯》“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


主持人孙强邀请在座观众一起来回忆夫子庙灯会,有的观众表示秦淮灯会是少年时最美的回忆,有的观众说赏秦淮灯会是自己美好爱情的开端。



活动最后,主持人孙强为大家深情诵读朱自清《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片段,大家在文采书屋内闭目,安然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节选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慈善之举 润物无声


以上图文来源:南京市慈润未保中心


民国教育家姚文采先生纪念馆:文采书屋“转角·遇见”文化休闲空间座落在莲子营44号,我们选择在这里的街头巷尾,挖掘有品味、有故事的一些小微空间,并加以进行梳理、提炼,对空间进行拓展。“转角·遇见”是一个集成创新的项目,把各种美好的东西整合在一起。在全域旅游方面:转角空间是全域旅游的咨询点,推荐旅游线路、产品、订票信息等,让市民游客及时获得相关资讯。在文化阅读方面:根据转角空间和受众人群的不同,按需配备图书,满足不同阅读喜好。在志愿服务方面:组织文化志愿者走进转角里去提供精准服务,开展阅读分享、插花茶艺等活动,免费提供雨伞、旅游导引等志愿服务。在室外空间提供:阳伞桌椅等休闲设施,营造休闲的格调和氛围,引导喜爱阅读的生活方式。在体验全域旅游秦淮的同时,享受生活、提高品位、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