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具并文社
2020/5/22
百花生日是良辰,
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
尚劳点缀贺花神。
又是一年花朝,愚园的花已经趁着春风盛开。
桃花烂漫,海棠依旧。

愚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前临集庆门鸣羊街、后倚花露岗,也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
愚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转手,由清人胡恩燮购得,并构建私家园林。愚园同其他江南园林一样,屡遭战火,自近代以来多有修葺,2016年5月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愚园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愚园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该园易主徽州商贾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乾隆以后,愚园逐渐败落。
清同治十二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西园故址。
清光绪二年,胡恩燮为奉养母亲,辞官筑园,取名愚园,占地50多亩,园内曾有36景。建有清远堂、春晖堂、水石居、无隐精舍、分荫轩、松颜馆、青山伴读之楼、觅句廊、依琴拜石之斋、镜里芙蓉、寄安、城市山林、集韵轩、延青阁、容安小舍、秋水蒹葭馆、栖云阁、春睡轩、柳岸波光、课耕草堂、啸台、养俟山庄、在水一方、漱玉、小沧浪、竹坞、小山佳处、岸窝、憩亭、牧亭、西圃、梅崦、愚湖、鹿坪、界花桥、渡鹤桥等三十六景,是为该园的鼎盛时期,号称"南京狮子林"。
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国进行对园林进行扩建,增设34景,故有前后七十景之说。
愚园辛亥革命后,愚园被张勋辫子兵所据,三次革命时毁于战火。其后虽有修复,抗战期间再次被毁,后遗存有水池和部分遗迹。
2010年前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以童寯先生手绘图《江南园林志》为蓝本,辅以史料旧影,着手修缮保护愚园,并根据现状遗存及历史信息分析恢复了三十二景。
2016年5月1日,经过5年时间的修缮,愚园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南京老门西片区乃至老城南板块代表性景点。
建筑布局
愚园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其中文物修缮(铭泽堂及容安小舍)约1266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根据现状遗存情况及历史信息分析,恢复愚园三十二景。
愚园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以山丘、愚湖为主,内园以假山、厅堂等建筑为主。愚园布局,因高就下,因势随形,平直与曲折交替,开阔与幽深相间;水石清幽,竹树美秀,画栋回廊奇丽,江南风味浓郁。各色植物群落造型丰富多彩,在园内争奇斗艳,相映成趣,真可谓满园皆翠绿、放眼尽花草。徜徉其中,可以观赏到江南园林诸多秀色美景,体验领略到愚园特有的"愚"文化、"孝"文化、"善"文化和"雅"文化。[2] 愚园
愚园是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荣安小舍内的枇杷树,已有百年的历史。树下的石桌石凳,是愚园旧物,为胡家后人胡维辛先生所捐赠。此次开放后的三十二景,各景点立意或以诗立意,或以画立意,或以人文典故立意。在这其中,既有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和文人名士雅集的铭泽堂、也有为奉养母亲报答养育之恩的春晖堂,还有以山石之玲珑精巧,垒石状若狮子而知名的内园假山,园中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南京私家花园中之最。
名称由来
胡恩燮官至知府正是仕途得意的时候,今后还有升官晋爵的机会,但是他却辞官归里,可谓"愚"得很。而胡恩燮为了标榜自己清高,故意"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实际上,胡恩燮是寓意"大智若愚"的含义。此后,民间俗称胡家花园。
设计手法
愚园冬景愚园巧妙地动用了借景的手法,在园外,近借凤台山,远借钟山,使有限的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在园内,景点构筑用传统的对景手法,使各景点能相互渗透和借取,增加了双方的风景艺术价值。
在水体处理上藏引得法,动用了藏源、引流、集散、延伸等手法,让水面有流有滞、有隐有显,使水体活跃于园中,构成多变的水景空间,生发无穷之意。
愚园"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精在体宜"的设计原则,堆山理水的处理手法,植物造景的运用等等,很多地方是值得今人借鉴和取法的;对研究南京的园林史也有较大的价值,确是江南古典园林艺术中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