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庄新村社区
2021/11/9
如需预订
打开携程
扫码预定

绒庄新村社区是南京市历史悠久的各民族聚居区,社区户籍3657户,7804人,其中回族577人、满族4人,白族2人,朝鲜族2人,蒙古族1人。社区有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朝天宫派出所、府西街小学、区老城南、南京市招生办公室、南京市成人自考办公室、南京市教研室、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熙南里街区等十余家单位。

绒庄新村社区在党委班子的带领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民族工作“红石榴家园”创建活动。

明确思想,强化社区建设。严格按照党建引领的要求研究制定长短期创建目标方案。在街道的领导下,按照“党建引领,平台联动,文化滴灌,四维互嵌”的工作思路,建立围绕社区党委为中心的团队,明确人员分工,夯实社区建设。

整合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依托“品质生活—与鲜花相约、“不止笔墨功夫、更传邻里真情”等民族一家亲主题活动,为各族群众融入社区大家庭提供了平台。联合府西街小学、紫金农商银行、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共建,抗疫期间社区党委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各民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创无疫小区。组织煕南里街区捐献防疫物资,联合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防疫临时党支部。依托街道机关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为各民族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志愿者服务项目。

挖掘历史,发挥文化作用。通过发掘地名文化,从城南旧事等角度触发各民族群众对于居住地的认同感。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创意了有趣的老南京、老行当、三百六十行、地名帘等历史文化宣传阵地,在运渎河畔设立了南京曾用名长廊,城南旧事壁画让居民在高楼大厦与历史文化街区的对比中,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通过老地名新表现的种种形式给予居民浓浓的家乡情节,强化了认同与归属感。

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帮困。社区成立了针对残疾人的爱心助残工程——“心灵驿站”、产生了几十年如一日为弱势群体免费提供就业咨询的盛宝凤等先进人物、开展了“情系同胞,回馈社会”等爱心活动。社区定期慰问独居老人,通过民生工作站向各民族困难家庭开展爱心活动;走访社区特殊人员、进行结对帮扶,为生活困难的居民群众献爱心、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