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园里“转角•遇见”项目是集历史文化展陈和24小时书房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空间,它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洪武路街道王府园社区的慧园里小区。
慧园里小区是典型的老城南里弄式民宅片区,这里分布着二十多栋民国建筑,素有南京“石库门”、城南“颐和路”之称。慧园里民国时期建筑风貌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位于太平南路西侧慧园街北侧,原为民国时期政商人员住所。风貌区内400米的巷子两旁现存22幢建筑,包括联排式和独立式花园住宅,类型多样,风格统一,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是石库门建筑的典型代表。但是这里年久失修,老旧小区脏乱差、停车难等现象突出,居民生活环境较差。
2019年年初,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下大力气对慧园里片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前后召开了十多次居民议事会,了解群众需求,征求群众意见,帮助解决车辆集中停放等难题,采用绿化、文化、彩化等办法,整体出新改造墙面、门窗等外立面,增加文化元素,统一设计改造停车棚、空调架、门牌、路牌、报箱,安装绿化小品雕塑,修葺一新的慧园里片区恢复了中西结合的石库门建筑风格,一砖一瓦都透露出浓浓的历史文化底蕴,小区还专门配备了24小时书房、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小区居民营造了一个美丽、优雅、祥和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成为南京的又一处“网红打卡地”。
据居住这里的老人叙述:民国初期,因此地旧有慧圆庵得名,后“圆”误讹“园”。在1920-1930年代这里原先是一座庙,庙里的主持叫慧园,后寺庙搬迁至现在的王府园幼儿园处,在寺庙原址上另建花园别墅式住宅,前五幢包括街面为一期,后五幢到小广场为二期,再后面为三期,建好后取名叫慧园里。
慧园里南面的一条街就叫慧园街。慧园里在当时可以说是豪宅,在此居住的基本上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可以称做军事高级将领的家属楼,左边就是吴宫饭店,饭店很大,一直到慧园街四号,里面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过街就是明星大戏院,后改为明星电影院,文革改为红星电影院。慧园里在南京沦陷期间被日本人占领,作为宪兵司令部,小区入口处装有大铁门,并由日本宪兵站岗,里面还养了很多狼狗,中国人根本就不敢靠近。文化大革命期间此处又被“红卫兵”占领,当作“红卫兵”司令部。
当时,居住在慧园里35号的黄希仁大资本家被红卫兵赶走,慧园里35号被红卫兵全部占领,文革后落实政策,把房子归还给黄希仁家。慧园里24号也是大资本家屠述三(中国水泥厂的创始人)的房子,是后来盖的。
走入慧园里的尽头,这里配套建设的“转角•遇见”文化休闲空间是一个24小时书房,这里陈列着梅含章、欧阳焕、黄希仁、杨宗炯等民国时期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还专门设计了社区文明公约、邻里文化墙装饰外部空间,在增添空间文化氛围的同时,也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读书、喝茶的好去处。同时我们还邀请南京市政协委员沈婷婷作为我们的文化志愿者,与街道、社区一起定期在转角文化空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群众共同商议社区相关事务、征求群众意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