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五老村派出所搬入新址长白街413号办公。为充分发挥警营文化的引领作用,所里先后成立了南京大檐帽朗诵艺术团、全市首家警民剧社,设立了首个警察读书墙,加上此前成立的五老寻亲工作室,构筑起一个联系群众、阅读互动、共同分享的一个良好社会纽带,成为秦淮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和群众喜爱。
目前,大檐帽朗诵艺术团拥有团员19名、警民剧社拥有社员11名、寻亲工作室成员1名、外聘指导3名。

一、注重文化人才培养
2017年以来,五老村派出所就注重警营文化的延伸发展而展开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
一是“走出去”。
经上级推荐,本所民警徐春燕先后多次参加了中国音协“基层音乐人才培训班”和“音乐人才高级研修班”的培训以及南京市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南京历代名歌培训班”等相关培训,徐春燕的歌词作品《最美的微笑》获得2017年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多年来,她的歌词作品还获得福建省音乐家协会等相关评比奖项,作品在南京多次被巡演和电视播放。此外,2019年徐春燕的各类文学作品获得多个奖项:1.短篇小说《银杏树下》在江苏省公安厅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短文在江苏省公安厅全警阅读“你阅读我分享”征文竞赛活动中获得三等奖;3.歌曲《颂莲》获福建省纪委、福建省音协廉政歌曲大赛优秀奖;4.摄影作品《验》获得南京市文明交通摄影大赛三等奖;5.散文《怀念战友》获市公安局“金盾文学杯”大奖优秀奖项;6.老公安艺术节创作的朗诵诗在市局文化艺术周大赛获得二等奖;7.歌曲《信仰之歌》(最美的微笑)获南京文学艺术奖;8.散文《鱼道之道》获南京市机关工委“建国七十周年征文大赛”特邀佳作奖。此外带领的警民剧社和朗诵团参加了南京市首届文学之都朗诵大赛进入半决赛。
此外,我们组织民警和警辅人员在江苏大剧院、紫金大剧院、南京市委党校、南京艺术学院等地参与观摩的各种社会演出不少于一百场次。
二是“请进来”。
组织民警、警辅人员参加多次不同内容的培训,让专家走进来,做心理辅导、做礼仪讲解等,特别是邀请江苏省人民艺术剧院的铁金良老师多次为大家进行的朗诵、表演的辅导,受到热烈欢迎。通过铁老师对每个字每句话每个动作的分解,大家茅塞顿开、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过渡,大家的朗诵水平和表演技巧得到大幅提升。分局政委梁卫国还专门到所看望了正在学习、排练的铁老师以及大檐帽朗诵团成员,他还勉励大家认真学习、刻苦排练,争取在各种演出中取得好成绩。
三是“回到群众中去”。
为回报组织厚爱,徐春燕积极开展警营阅读活动,兼职栖霞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和全民悦读江苏阅读会副主席等社会职务,2015年组织10人骑行团环骑海南岛开展全民阅读送书活动,为骑行中遇到的路面执勤民警送书籍达100余册并通过沿途向群众分发小礼物的方式进行全民阅读宣传签名活动,产生强烈反响。
首个国家公祭日,所里组织作家走进校园,与五老村小学师生一起进行公祭活动,进行了集体朗诵《和平宣言》,场面壮观、极其震撼,使孩子们得到一次特殊的教育。
所里还通过走进校园、幼儿园进行各种安全知识宣讲,让孩子们学到了传统文化,例如剪纸艺术技巧等;同时也学到了消防知识、生活安全常识和其他相关知识,让孩子成为社会安全的传播者,成为家庭安全的传播者。此外,我们还邀请专业锁匠韩智宝对辖区居民进行了锁具安全的现场讲解、民警杨亚斌为大家演示了远程监控的使用方法,让居民们真正意识到锁具安全的重要性和使用技巧、近距离接触到家庭监控设施,为此,我们还通过南京电视台做过多次警方提醒,让更多的群众受益。

二、注重多形式阅读
为更好地沟通警民关系,阅读成为一个特殊的媒介。我们将阅读和表演结合起来,原创了情景朗诵节目《最美的微笑》,通过警民剧社成员和大檐帽朗诵艺术团团员的精心编排,多次向社会呈现红色文化的魅力。该剧目先后参加了市局警营文化周的选拔赛并进入决赛、获得了老公安红色家书朗读活动第二名,还在树德里社区等地进行了展演,近期还参加了南京市文化之都首届“奥林杯”朗诵大奖赛团体赛和个人赛,其中已有两名选手成功进入复赛(团体赛结果还未出)。
在新华书店,大檐帽朗诵艺术团先后九次登上书香南京晚七点和相关图书发布会的舞台,为普通阅读者朗诵诗歌、散文以及红色书籍选段。国庆七十周年之际,大檐帽朗诵艺术团还参加了凤凰集团组织的庆七十红色朗诵活动、走进位于南京图书馆的录音棚参与了“学习强国”朗诵录音。
在建邺书房,我们带领观众一起进行了方志敏《可爱的中国》节选的朗诵,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全民阅读警察读书微信群,我们设置了空中课堂,几乎周周有课,从警营写作交流、书画欣赏、藏品鉴别到养生保健,甚至是音乐创作、乐器交流,我们的课程精彩纷呈,得到了全国公安文联领导的重视,我们的警察读书微信群的消息因此上了《人民公安报》。
在南京书展(国际性书展),大檐帽朗诵艺术团应邀登台进行了作品分享朗读活动,庄严的警服吸引了在场的读者,精彩的朗诵向全社会充分展示了警营文化的力量和魅力。
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多次的新书发布会朗诵活动,清明前夕在新华书店为已故警营作家章丽娅做了一期缅怀专辑,得到了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等众多诗人作家的到场支持。
民警徐春燕和大檐帽朗诵团团员赵相涛还应邀分别做了两期凤凰传媒集团南京新华书店书香南京晚七点的访谈。
在本所生活区,我们物尽其用,创新理念,将六楼的墙面打造成全市独一无二的“警察读书墙”、“警察杂志墙”,使得警察书屋独树一帜,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亮点工程。通过读书墙的设立,丰富了警营文化生活、更加贴近了警辅人员,从此书香溢满警营,阅读不再遥远。

三、注重多群体阅读
今年三八节期间,民警徐春燕受邀到会为全区妇女先进演讲关于寻亲工作室背后的故事。寻亲工作室成立以来,已为群众服务四百余人次、完成群众心愿五十多起,有效沟通了警民关系,赢得群众称赞。在演讲会上,到会女同胞这样的特殊阅读对象们被深深打动,这与徐春燕事先准备的演讲稿不无关系。为脱稿演讲,徐春燕反复修改稿件,从文本到口语,需要合适的词汇来替换才能让大家听得懂听得清听得明白,这也使徐春燕撰写朗诵诗和演讲稿、舞台撰稿等技能得到又一次的提升。相关辅助工作人员也学会了PPT操作和舞台监督工作,为日后的各种演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家都说:“原来看人挑担不吃力,轮到自己才知道会手忙脚乱、会心慌会出错……”
我们还特别注重与群众手牵手、肩并肩,在阅读活动中邀请居民朋友参与,特别是今年夏天以来,复成里小区居民小秦得知我们在选拔演员的消息后,自告奋勇前来参与并一举拿下主角饰演权,通过一个夏天的磨练,将雨花台革命烈士郭纲琳的英雄形象打造得有血有肉、异常鲜活,电视和报纸等媒体竞相进行了采访,小秦也因此爱上了表演,决心在演艺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我们还注意发展阅读群体,带动社区居民、离退休老人、在职爱好者一起阅读,特别是公安局很多刚刚退休的民警会感到退休了无所事事只能在家帮忙带孙子,他们觉得这样失去了自我,也少了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为满足离退休民警的心愿,徐春燕筹办了大檐帽朗诵艺术团,经过一年来的锻炼和发展最终被我所吸纳为本所警营文化的一个团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之后,艺术团发展得更加迅速,花儿落地,越开越美了。
我们还将通过多种活动,走近中小学学生,走进幼儿园、老人院、儿童福利院、监管场所等地进行安全教育方面的阅读活动,将枯燥的安全知识通过互动朗诵、情景展现来深入人心、达到社会共赢的效果。
四、注重可持续发展
(一)多方筹措,让图书鲜起来、活起来。
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发展警营文化、保持警营阅读的可持续性,我们先后向南京市文联办公室、南京市作家协会、音音乐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江苏省警官学院、南京市公安局警察学会、南京市新华书店等部门发出请求,获得了相关领导的支持甚至是个人的支持,特别是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傅宁军、江苏警官学院指纹博物馆馆长李雪冰、著名作家冯亦同等个人向我所捐赠了图书,通过多方筹措,目前我所收藏图书杂志等多达一千余册,杂志墙的《金陵警坛》杂志也在市局支持下不断更新。
为保持警营阅读的可持续性,我们及时向秦淮文旅局报备并请求更大规模的图书支持,甚至是触摸屏的阅读机更是让我们满怀期待。全社会的鼎力支持,让全民阅读的春风吹进警营,让阅读深入人心。
(二)不断开发和摸索新的读书形式。
信息时代,读书被赋予了更多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催生新的阅读理念。我们也将不断适应阅读的发展趋势,及时捕捉阅读机遇,让阅读与生活紧密结合,让每个人都融入到阅读的喜悦中来。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我们已有了很多的阅读计划。例如将举办一次诗歌集《血色是一尾鱼》的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蓝花布诗歌朗诵会、端午纪念屈原诗歌诵读会暨居民包粽子比赛、全民好诗分享会、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进校园朗诵会、阅读进监区、义务到雨花台做宣讲员、红色家书朗诵快闪活动等等。
(三)设立了迷你心理咨询室。
我所位于繁华的大行宫地区,寸土寸金。为了穷尽警营文化的特色亮点,我们因陋就简,在只有十个平方的屋子里设立了开放式书架两个、隔架两个、以及墙壁腰线书架一个,让有限的空间充满书香;同时还购置了“小度”机器人,让民警可以和机器互动——听音乐、听书,得到心理的彻底舒缓。我们还在角落里开发了多功能架子,设置了“发泄区”、“益智区”、“手工区”和“涂鸦区”等特色项目,民警可以在此随心参与活动,减缓疲劳感。迷你咨询室建成后,得到上级认可并引来众多学习参观者。
(四)、打造精彩纷呈的党建室。
与其他党建室不同,我们的党建室充满书香。一角有相关党建书架,一角有“五老颂”为党建室添彩。在“警营大家庭”立体展板前,更是吸引参观者驻足。我们将兄弟单位程式化的民警摆Pose照片改为民警在办公室的正常工作照片,办公室灯火辉煌,象征着民警夜以继日的加班加点、辛勤工作;同时,一个派出所运转离不开警辅甚至是食堂后勤人员的支持,在这里破天荒地出现他们笑容可掬的照片;在可以滑行的警车模型上,有本所熟悉的警车车号、有本所巡逻民警和警辅“端坐”车上,路面更有特勤在“列队巡逻”……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做到了萌化人心,每一个这个集体的劳动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大家庭的“位置”,一个集体的凝聚力就此更加紧固。
“小荷才露尖尖角”,我们的警营阅读刚刚迈出步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经验需要探索。我们会不遗余力,继续保持警营阅读的先进理念不松手,将全民阅读的思潮通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受众面来传播下去,打锻造一流的阅读思维、打造尽职的阅读传播团队、充实丰富的阅读内容和营造温情的全民阅读空间。